`
lib
  • 浏览: 133534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济南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对于面试时,需要做笔试题和上机题的一点感受

阅读更多

 

       关于来公司应聘的人员,公司要求必须要进行出题考核(笔试和上机试题),检验应聘者的技术水平。对此,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
 

1.        工作3年以下的,我们已经出了3套试题,分别针对“新人”、“初级工程师”、“中级工程师“进行考核。这个阶段的应聘人员,基本上通过笔试和面试交流,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应聘人员的水平;

2.        工作3年以上的,通过试题的考核,效果不明显,意义不大。

首先,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,基本上都不会做题(对做题有种抵触情绪)。他们认为一份试题无法考核一个人的综合实力。他们希望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。

其次,每个公司使用的技术不同,所在行业不同,接触的业务不同,通过上机题,无法真实地考查一个人的能力。如果出一份业务系统模块的题目,很显然,大家都能完成,无非就是代码规范的考查;如果出一份算法题,网上答案满天飞,也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写的代码。假设,上机题都做了,并且实现了结果,难道就真的能判定这个人的能力很高吗?很可能我们的考试题恰巧是应聘人员接触过的或者是做过的,分数会很高。这样,就会造成一种假象:此人水平不错;很可能应聘人员的其他方面很强,这是考核的这份上机题恰恰是他在技术上的薄弱环节,分数很低。这样,就会造成另一种假象:此人水平不行。2种结果,都是悲剧的:(1)招了一个高分、高薪低能的人,没有办法承担公司赋予的工作和岗位职责(但是此人确实通过了公司的笔试、面试和上机题的考核,而且分数很不错);(2)失去了一个人才(仅仅上机考核的分数不理想)。

中国的教育证明:应试教育是失败的,是不可能培养出天才的,甚至人才都很难培养出来。应试教育就像一条生产饼干的流水线,进入模板前,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,经过模板的加工后,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
如果大家对足球感兴趣的话,下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。原AC米兰的中场核心——卡卡,获得过金球奖和国际足球先生,他的能力是得到全世界专家、俱乐部、球员、球迷认可的。但是,当他转会(6500万欧元)到另一个世界著名俱乐部——皇家马德里后,迟迟打不上主力,现在面临被清洗的境遇(2500万欧元)。转会前后缩水了4000万欧元。

这个例子证明了,一个人除了有能力外,还需要看是否适应环境,是否符合团队的需求。

试用期其实就是双方(公司和应聘者)相互检验是否符合要求、相互磨合的过渡期。如果非要刻意缩短这个时间,反而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,极易造成错误的判断。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